近期,一则银行停止无卡存取款业务的消息引发热议。据不完全统计,近一年来,已有超过50家银行机构宣布停止无卡存款、无卡取款、扫码存取款等功能,覆盖国有大行、股份制银行、城商行及农商行等多类金融机构。业务调整后,用户需前往银行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,或继续使用银行卡在自助设备上进行存取款。这一决策被部分用户吐槽,称重回“插卡时代”是金融服务的“倒退”。
笔者认为,事实并非如此,银行收紧无卡存取款业务,是基于风控升级叠加成本管控而作出的现实决策。
一方面,无卡存取款业务虽便利,却存在身份识别和确认方面的安全隐患。当前,无卡取款依赖动态口令、短信验证码等身份验证手段,然而随着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,这些信息易被恶意拦截或通过钓鱼攻击获取,致使资金被盗刷。并且,无卡取款具有匿名性,难以追踪真实交易者身份,这使其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、诈骗等非法活动。随着反诈、反洗钱等监管趋严,银行需进一步加强对用户真实身份的核验能力,这是银行调整此项业务的重要原因。
另一方面,随着移动支付普及,如今大部分个人用户使用现金的频率并不高,无卡存取款业务体量占比较小,但银行对该功能的维护成本却较高。在当前银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趋势下,叫停此类业务,可让银行降低技术和设备维护成本,以及因交易监控、反欺诈管理等带来的运营成本,有利于银行更好地进行成本管控。
真正的金融创新应当兼顾便利性与安全性。这一业务的调整,也是银行在科技浪潮之下对金融创新路径的重新校准。
尽管传统无卡存取款业务在收缩,但银行业对于“无卡化”的探索并未止步。在平衡服务便利性与资金安全性的基础上,银行机构正积极探索用更安全的技术重构无卡交易生态。例如,通过引入生物识别、多因子认证等技术手段加强客户身份验证,在智能ATM(自动柜员机)等设备升级过程中采用“声纹+虹膜”复合认证系统等,补齐传统无卡业务的风险短板。
同时,银行机构不断升级风险监控系统,强化实时侦测异常交易的灵敏度与精准性等。区块链等技术也在渗入银行业务流程管控中,确保交易透明性和可追溯性。此外,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试点也在加速推进,当前数字钱包可通过手机NFC(近场通信技术)或二维码便捷地完成无卡取现等业务,兼顾操作的安全与效率。
在金融科技持续迭代的当下,银行这一业务调整是主动适应新环境的务实之举。长远来看,随着新技术应用的成熟,未来金融服务大概率将在安全性与便捷性上实现更优平衡,为用户带来更可靠、高效的体验 。
花花编辑
中新社海口4月13日电 (记者 王子谦 张茜翼)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(简称“消博会”)13日在海口开幕。本届消博会以“共享开放机遇,共创美好生活”为主题,来自71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余家企业携...
热点栏目 客户端 信息平权 美元下跌1.8%,这是自2022年11月以来表现最差的一天。在过去30年里,只有另外4次出现过美元下跌1.5%以上同时长端利率上行 广为流传的一张图: 我们之前的文章特...
4月16日金融一线消息,杭州银行今日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。杭州银行副行长张精科指出,在政府化债和企业产能相对过剩的背景下,地产和平台融资的增速放缓,阶段性的资产荒确实是现实问题。 “不过,我们也...
本报记者刘琪 4月13日,中国人民银行(以下简称“央行”)发布2025年3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.78万亿元。3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326.06万亿元,同比增长7...
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国泰君安”,601211.SH,02611.HK)2024年营收和净利同比(与前一年同期相较)...
商天信息网财经ESG评级中心提供包括资讯、报告、培训、咨询等在内的14项ESG服务,助力上市公司传播ESG理念,提升ESG可持续发展表现。点击查看【ESG评级中心服务手册】 3月25日,爱思唯尔(El...